investor banner investor banner
新聞中心
News

供應鏈金融年度總結:巨人覺醒,緩慢前行

2017-02-24

 2017-2-21

來源:資管雲

 

摘要:供應鏈金融是互聯網金融中的特殊分支。大部分互金都是針對C端用戶,而供應鏈金融主要面對的是B端,並試圖解決一箇中國頑疾——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這也決定了,供應鏈金融發展速度緩慢,很難像2C的模式那樣,上演燒錢沖流量的戲碼。2016年,供應鏈金融聲響不小,被稱爲互金重點崛起領域之一。但年底收官時,殺出重圍的公司寥寥。2017年,供應鏈金融還將緩慢深耕——沒有爆發和熾熱,只有冷靜與內斂

 

一、巨大市場

 

供應鏈金融,其實不算新生事物。傳統銀行實際上就一直在幹這件事——給企業融資。交易雙方都是個體,相互之間很難產生信任關係。這樣就導致了行業巨大的信用成本因爲這種不信任,交易進行交割,都很難實時。比如,一家公司和供應商籤合作,必須有13個月的賬期,不可能貨到付款。爲了先有資金驅動生產,供應商又不得不去銀行貸款,支付利息,從而增加了生產成本。這正是實體經濟的巨大成本IDG副總裁張海濤稱。而另一方面,很多行業也很難從銀行拿到貸款。張海濤拿鋼鐵行業舉例,銀行恐怕都不太敢貸款給鋼鐵廠商。鋼鐵廠的抵押物只能是鋼鐵,但銀行對鋼鐵沒有處置能力,就算最終廠家還不上錢,也很難將抵押的鋼鐵變現。大企業難,中小企業就根本沒有從銀行拿錢的可能性。要麼要抵押物,要麼信用背書,任何一筆貸款,都需過五關斬六將,中小企業很難滿足銀行的硬性要求。而實體經濟要落地生產,又需要資金潤滑劑。供應鏈金融,就試圖用一種新的方式來解決資金的流動問題。供應鏈金融也給企業貸款。傳統銀行的貸款方式,是抵押物;而供應鏈金融中的抵押物,就是應收賬款或票據等交易憑證。

在產業鏈中,常常會存在多個資金不流通的阻塞點。比如,一家大公司和供應商簽了100萬的採購合同,合同規定,3個月後才全額支付款項。這3個月,就是賬期。如果供應商遇見困難,需要資金週轉怎麼辦?供應鏈金融的玩法是,將這3個月的應收賬款,當成抵押物,拿去金融機構借錢。當然,供應商提前拿到錢,需要支付一定利息,100萬可能只能拿到95萬,剩下5萬算利息。3個月後,大公司不再給供應商付款,而將貨款100萬結算給金融機構,因此金融機構獲利5萬。這就是供應鏈金融的核心邏輯——試圖打通傳統產業鏈所有不通暢的阻塞點,讓鏈條上的所有資金流動起來。根據央行的一份統計報告顯示,國內企業應收賬款達26萬億。應收賬款,只是供應鏈金融的一個重要分支,就有萬億級別市場,整個供應鏈金融市場之廣,可想而知。

 

2016年,供應鏈金融覺醒,資本涌入。這一年,有從應收應付賬款、票據等多個產品,橫向切入的供應鏈金融平台崛起;也有從工業到農業,多個細分領域的豎切玩家出現;還有衆多核心企業、理財平台、B2B,也紛紛聲稱加入供應鏈金融大軍。

 

二、模式分析

 

這一年,互聯網和供應鏈金融結合的商業模式開始出現。

 

1、核心企業模式

 

供應鏈金融的關鍵,是核心企業。就像上下游的堤壩,核心企業起到貫穿產業鏈的作用。對於核心企業來說,從事供應鏈金融,有天生的優勢。核心企業幾乎掌握了所有上下游企業的交易數據,手頭握着所有的應收、應付賬款,天時地利人和兼具。比如,海爾集團、迪信通等行業巨頭,都成立了自己的供應鏈金融公司,並試圖用互聯網的方式來提高效率,改造行業。但這種模式的侷限性也極爲明顯。核心企業只能針對自身行業、甚至只能是在自己產業鏈條上做文章,天花板太低。

 

2B2B和大流量電商模式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電商模式是核心企業模式的變形。和核心企業類似,B2B電商在行業中,也處在一個上帝視角,可以俯瞰行業,並能充分控制上下游。以找鋼網舉例,目前,找鋼網上流通的鋼鐵佔整個行業的20%,對行業有把控度。在交易過程中,找鋼網很瞭解交易雙方,也瞭解行業風險,可以輸出信任,給雙方貸款。即便對方還不上錢,也可以隨時處置抵押的鋼鐵。張海濤稱,B2B既解決了信任問題,又解決了資產處置問題。比如,一個廠家有100萬元的鋼鐵,就可以抵押給找鋼網,並按照7折的價格,借走70萬。如果廠家還錢,只需支付一定的利息;如果廠家還不上錢,找鋼網就可以將鋼鐵以八折的價格銷售掉,也就是80萬。如此,找鋼網還能掙10萬。這種玩法,有個專業的名詞,叫貨物質押貸,對於B2B來說,有先天操作這種貸款的優勢。

 

2016年,中國電子商務B2B市場交易規模預計達15.2萬億。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長的供應鏈金融,同樣碩果累累。除了B2B電商的模式,還有大流量電商,也是供應鏈金融的好玩家。京東,一定是中國供應鏈金融的最早佈局者。京東的供應鏈金融佈局很大,其實盈利最大、最核心的終極武器,是賬期。2011年,京東平均賬期爲38天。但到了2015年,京東已要求大幅延長賬期,在一些品類,京東的賬期甚至達120天。舉個例子,京東從商家那裏進了1億的貨,約定的賬期是120天,但是京東只花了20天就將貨賣了出去,剩下100天,1億的錢就趴在京東賬戶上。這些錢,京東如何激活變現?

 

2013年年底,京東發佈新的產品京保貝,作用就是將趴在京東賬戶上的錢,提供給需要貸款的商家。說白了,京東在用A商戶的賬期,倒手給B商戶的融資,從中賺取利差。除了京東之外,大部分大流量電商,也會如此玩供應鏈金融,在應付和應收之間拆解、倒手。但這個模式,依然有一大掣肘,所有操作,只能限定在電商自身的平台上。

 

比如鋼鐵行業,2015年,我國鋼鐵產量近12億,且每年的產能還在減少,也就意味着,這個市場的盤子在不斷收縮,供應鏈金融也就禁錮在行業本身。

 

3、平台模式

 

2016年,值得注意的是,衆多橫切、豎切行業的平台玩家崛起。他們提供一些新式的互聯網工具,重塑行業。對於核心企業來說,大多都是實業家,而非金融家,也不太懂互聯網玩法。一羣平台玩家,提供互聯網技術和金融手段,幫助核心企業完成供應鏈金融的改造,坐地收錢。另外,還有一些切入細分領域的玩家,這種模式講究匠心深耕,某種意義上來說,避免了出現核心企業自己操盤的可能性。

 

這兩種模式目前都還在發展的初級階段,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與核心企業的談判和磨合。

 

4P2P網貸平台模式

 

2016年,衆多理財平台紛紛聲稱加入供應鏈金融。這其中,當然與P2P進入洗牌期,行業收緊有一定關係。而另一方面,也是因爲資產荒出現,而供應鏈金融,相對來說是風險較小,較優質的資產。而P2P提供的核心價值,就是從C端融資,並輸送給中小企業。

 

儘管如此,這個模式最大的問題在於,P2P的資金獲取成本依然相對較高,不是中小企業樂於選擇的最佳渠道。

 

三、行業現狀


1、政策加持,行業崛起

 

和消費金融一樣,供應鏈金融無疑也有政府護法2016216日,央行、發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到 “大力發展應收賬款融資推動更多供應鏈加入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服務平台推動大企業和政府採購主體積極確認應收賬款,幫助中小企業供應商融資等內容。可見,爲了解決中國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政府也算卯足了勁。

 

2、保理公司的尷尬

 

最開始,政府想用保理公司的方式解決供應鏈金融問題。保理公司在中國算是一個新經濟體,在2012年前,保理業務由銀行把持,2012年,商務部批准商業保理試點開放後,商業保理公司開始生長。2012年後,中國大大小小一共有2000多家保理公司,但真正開始開展業務的,也就20%左右。究其根本原因,是因爲大部分保理公司很難獲取資金來源。除了一些背景雄厚的保理公司可以發佈ABS,或者從銀行融資外,大部分保理公司很難獲取資金。而資產端,同樣難上加難。爲了獲取一筆應收賬款,保理公司通常要進行大量的調研和風控——如果應收賬款的金額太少,利息都覆蓋不了成本。

 

因此,首尾難顧的保理公司,通常只能抓大放小。保理公司成了一個雞肋的存在,於是纔給了互聯網玩家收割行業的機會。2016年,在互聯網玩家面前,大部分保理公司已喪失話語權和競爭力。

 

3、難以擺脫核心企業的魔咒

 

核心企業,是供應鏈金融中最爲重要的角色。因此,它們的話語權和議價能力都空前強大。幾乎很多平台型的供應鏈金融,都遭遇過一種尷尬:核心企業和他們達成合作,很快就會看到供應鏈金融的好處,覺得爲什麼這個事情我不能自己幹,於是,解除合作,開始自建團隊,親自操盤。

 

因此,很多平台放棄行業巨頭,寧願和小公司或保理公司合作。核心企業的魔咒,桎梏了衆多平台的發展。而事實是,破解這個魔咒,也頗爲困難。平台只能通過不斷提高大數據、互聯網的能力,用這些新技術作爲底牌,纔有和核心企業議價的權利。

 

4、風控難題

 

有業內人士提出,供應鏈金融風控比較好做,因爲,大部分風控集中在覈心企業,而非借款的中小企業。因此,在覈心企業的“N-1-N”模式中,只需要把握住核心企業的這個“1”,上下游的“N”,都會順利拿下。核心企業就不會倒閉嗎?就不會喪失償還能力嗎?事實上,在徵信體系尚未搭建的中國,對於核心企業的風控,依然是難題。

 

在供應鏈金融領域,風險的源頭,要追溯到核心企業的償付能力。除此之外,還得對交易真實性做調查——核心企業和供應商聯合騙貸的可能性也極大。

 

四、行業預測

 

1、區塊鏈將成最大技術想象力

 

2016年,最火的金融科技,就是區塊鏈。而區塊鏈和供應鏈,有天然的結合性。核心企業爲主,貫穿上下游,就是標準的區塊鏈中的私有鏈模式。而區塊鏈的核心價值,就是解決信任問題。供應鏈金融的玩家,都在想象,如果用區塊鏈解決供應鏈金融中各個企業之間的信任問題,將如何顛覆行業?

 

因此,2017年,區塊鏈和供應鏈金融的結合,將成爲最大想象力。

 

2、垂直化突圍

 

所謂隔行如隔山,各行各業的生產流程和週期都頗爲迥異,這也導致供應鏈金融的玩法,千差萬別。很難有平台在跨度這麼大的行業之間通吃,因此,細分、垂直,將成爲趨勢。而核心企業的魔咒,困擾着試圖規模化的平台們。而重度垂直,也在成爲一種突圍的可能性。深耕細分領域,可化解核心企業對行業的掌控力,同時,提高競爭壁壘。

 

3、核心企業登上歷史舞台

 

美國供應鏈金融產生於19世紀末,在第一個階段,由銀行主導;第二個階段,核心企業登上歷史舞台。因此,核心企業經營自己的供應鏈金融,幾乎是個不可抗拒的趨勢——隨着市場的教育,核心企業將意識到供應鏈金融是個雙贏的金融利器。

 

首先,在自己的業務基礎上,多出了一份金融利息盈收。其次,能給供應商急速結款,也增強了雙方合作黏性,提高了自身競爭力。最後,還幫供應商解決了資金週轉。實在是雙贏。2017年,市場教育將趨於完備,核心企業將紛紛上場。

 

4、緩慢發展

 

2016年,儘管大量資本涌入,行業發展卻溫溫吞吞。這與供應鏈金融主要是在企業之間運作,很難產生規模效應,有莫大關係。消費金融的火熱,和供應鏈金融的剋制,形成了鮮明對比。而2017年,在供應鏈金融領域,我們仍然看不到轟轟烈烈的生死大戲,而是溫和內斂的穩健步履。供應鏈金融就如一個緩慢甦醒的巨人,今年,他睜開了眼;明年,他將起身,緩慢前行。

 

 

免責聲明:版權屬於原作者,文中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公司立場,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轉載的目的是爲了更好的傳遞和分享信息,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出處,還望諒解.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及時在後台與我們聯繫。(電話:0755-61880088

相關閱讀
保理合同糾紛案件相關法律問題分析
保理合同糾紛案件相關法律問題分析
2012年,商務部下發了《關於商業保理試點有關工作的通知》,同意在天津濱海新區、上海浦東新區開展商業保理試點,進一步拓寬了保理髮展空間,允許通過設
保理與應收賬款質押的聯繫和區別
保理與應收賬款質押的聯繫和區別
應收賬款質押與應收賬款轉讓從此成爲應收賬款融資的兩種主要方式,蓬勃開展。兩者均圍繞應收賬款開展,融資功能比較相近,但兩者有何區別和聯繫,如
淺談公司應收賬款運作與管理
淺談公司應收賬款運作與管理
爲確保應收賬款的安全,加速資金的週轉,企業加強對應收賬款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就目前企業對應收賬款管理的現狀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