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會廳」是富途企業服務發起的深度訪談類欄目,希望通過對話新經濟企業創業者、一二級市場專業投資者,探究不同視角對同一細分領域的發展現狀及未來前景的多維解讀。
近日,盛業首席戰略官、合夥人原野做客富途「逸會廳」,就供應鏈數字化發展趨勢及盛業的業務佈局展開探討。
根據《“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簡稱《規劃》)的精神和規定,提高中小微企業的融資能力是金融科技行業的發展方向。衆所周知,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而我國的供應鏈金融起步較晚,如何利用交易數據對小商戶進行畫像是難點。今年以來,國家出台了多個政策,鼓勵金融科技平台利用科技突破難點,解決問題。
盛業通過自主研發的科技平台,重塑供應鏈金融模式,實現數據化、系統化及智能化。截至目前,已服務超1萬家中小微企業,客戶留存率達95%,累計管理資產規模超過1,300億元人民幣。
一、從1.0到3.0,盛業以科技重塑供應鏈金融模式
富途:從商業保理到數據驅動的供應鏈金融科技平台,盛業的業務佈局是如何演變的?
原野:差不多八年前,我們看到了供應鏈金融市場萬億潛力。傳統的金融模式無法解決的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痛點。於是在保理牌照爆發的機遇下,盛業也入局其中,並於2013年12月順利拿到保理牌照,由此開啓了供應鏈金融的業務。盛業旗下盛業保理是目前國內外資註冊資本金最大的商業保理公司之一,註冊資金達2億美元。
從2013年成立到2017年上市,盛業經歷了業務的爆發期,成爲了全國第一家香港主板上市的以商業保理爲主,爲中小微企業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的公司。這是我們的業務1.0階段。
隨着業務的爆發式發展,我們發現“科技”是供應鏈鏈條中最關鍵的元素。於是我們投入大量的研發人力,去升級供應鏈金融數字化,將科技的手段植入到產業中去,助力產業發展。
科技給盛業帶來了兩方面的優勢:一、與核心企業深度連接,讓風控更加完善。以今年上半年爲例,我們的不良率只有0.37%,這在業內是非常低的一個水平;二、科技提高了我們的放款速度,盛業對中小微企業的貸款最快可以實現2個小時內放款。
此時的盛業開始進入2.0階段,我們不再只是一家保理公司,而是一家供應鏈金融科技平台。
伴隨着我們服務過的中小微企業逐漸發展壯大,他們獲得大型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成爲可能。於是在2019年,盛業推出『盛易通雲平台』,將供應鏈場景中的核心企業、中小供應商以及金融機構聚集到一個雲平台裏。向核心企業提供產業科技服務,將其產業生態體系中的數據信息轉換爲信用,助力中小微企業融資並提升其供應鏈管理能力,同時運用供應鏈SaaS及物聯網等科技手段向金融機構提供精準獲客及智能化平台服務。
『盛易通雲平台』讓我們可以輕資產地去和銀行、信託等金融機構合作,拓展了供應鏈金融的想象力。在平台化的戰略下,我們通過產業科技和數字金融兩個抓手,打造包括金融、物聯網、SaaS爲一體的供應鏈科技平台。盛業也正式進入了3.0時代。
上市至今,盛業每年收入和利潤的複合增長都在50%以上,去年我們實現了3億多的淨利潤。我們通過科技引領戰略也帶來了穩健的業績增長。
富途:盛業如何通過信息科技的創新應用重塑供應鏈金融模式?
原野:一個是交易的真實性,一個是交易的合理性,信息技術讓我們可以在多個環節去交叉驗證這兩個事情,我們就可以提供差異化的金融服務。
舉例來說,我們可以在貨車剛到現場,經過我們的電子閘門、電子地磅完成數據自動收錄以及經平台智能分析後,系統就可以授信放款了,而不是像銀行一樣需要依賴核心企業的確權擔保,我們把這個過程叫“到貨保理”。對於中小微企業來說,這是一種全新的,非常舒服,甚至“上癮”的體驗。

(智慧工地服務示意圖)
擺脫對確權的依賴,通過生產環節中的真實數據對中小微企業進行交易畫像,解決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慢的核心技術痛點。
再比如,我們幫醫院提供SPD智能供應鏈解決方案,醫院過去會有很多耗材沒人管理,現在這些耗材都可以放到我們的智能庫,我們會追蹤溯源,一方面可以減少耗材的浪費,另一方面,這些數據也可以跟我們的風控引擎做連接,在採購端和流通端實現數據閉環。

(醫院SPD智慧供應鏈-閉環追溯監管平台)
當然,這個過程離不開核心企業。盛業與多家世界五百強國央企都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我們爲這些核心企業提供數字化服務,同時我們也能獲得我們需要的業務數據,通過植入他們的生態場景來實現從源頭控制風險。
二、深耕核心行業,從源頭控制風險
富途:盛業目前主要聚焦於基建工程、醫藥醫療、能源化工三大行業,爲何選擇這三大行業去深耕?
原野:基建、醫藥、能源這三大行業的優勢在於,首先,他們的體量非常大,而且具備非常強的抗經濟週期的能力。其次,他們的上下游存在大量的供應鏈金融需求。最後,就是這三個行業未來將迎接重大的數字化變革,從而使得大數據風控成爲一個不可逆的趨勢。

我們爲基建行業的核心企業提供智慧工地解決方案,攜手醫藥行業的核心企業爲醫院提供SPD智能供應鏈服務等,深入到產業裏面去,提升我們智能風控的效能,打造我們的護城河。
我們的發展策略是由點及面,圍繞三大行業,拓展一些更加細分的領域,比如新能源、新基建、醫美等,這些行業都有大量的供應鏈金融的需求,而我們也願意去嘗試。
富途:盛業在產業鏈中的獨特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原野:傳統行業的生產環節想要改變是很難的,很多時候大家習慣了一種已經固定的流程,你想要用技術去取代習慣,就要打破現有的格局,甚至突破一些現存的利益鏈條。從這個層面去做數字化的變革纔是供應鏈數字化的核心。
目前的企業信息化,多是指基礎的財務、行政信息線上化,但這些往往是滯後的,無法從生產階段進行細顆粒度的管理。所以,我們要從生產過程中的實際需求出發,研發團隊都會配備產業專家,來從需求方角度去指導我們優化、迭代產品。
很長一段時間產業數字化、物聯網等都變成了噱頭,大家都在提,但是真正願意去做髒活累活,願意真正走進產業裏面去的人,並不多。盛業的研發人員甚至可以睡到工地裏,與工地上的項目人員一起工作,這種務實的態度代表了盛業想要實實在在改變產業的初心。
富途:盛業在投資者關係管理方面做得比較充分,在您看來,良好的投資者關係如何助力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表現?
原野:過獎了。管理層渴望與投資者交流,吸收不同的意見。供應鏈行業不像基礎行業那樣簡單明瞭,業務理解門檻比較高,可能看起來沒有那麼“熱鬧”。但我們相信,通過不懈努力,會讓更多的投資者看到我們,瞭解我們做的事情是一件好事。
當然,公司的業務基礎要紮實,只有這樣纔有底氣。公司需要找到自己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將自身的優勢和發展潛能說清楚。盛業的幾次配售都受到了大型投資人的積極認購,其實也就是對我們業務的認可。
此外,公司管理層、發起股東和市場股東的利益要保持一致。在股市大行情不好的時候,管理層會積極增持股票,給市場注入信心,以實際行動告訴大家,管理層對公司長期發展的看好,陪伴大家一起成長。
最後就是要多與富途這樣的優質平台合作,多多做路演,保持一個合理的對外曝光,讓市場聽到我們的聲音。富途企業號是一個很好的幫助企業與投資人溝通的平台,到目前爲止,盛業在富途平台舉辦了多次業績會直播,此外還會通過動態文章、圖文等方式實現與投資人、研究員等羣體的有效連接。
總結來看,想要做好投資者關係管理,事要做好,未來戰略方向也要講好,跟外部平台的合作也要維護好,三者缺一不可。
富途:近期“盛業資本”擬更名爲“盛業”,去“資本化”的動作背後的原因是什麼,盛業想要達到的未來是什麼樣的?
原野:管理層認爲目前帶有“資本”的名字已不適用於3.0時代的盛業,說不清楚我們是誰,我們要重新定義自己。更名方案已經獲得董事會的批准,並提交到港交所等待審批。
3.0時代的盛業要做供應鏈科技平台,科技和平台的屬性會越來越強。我們的研發人員佔比已達到三分之一,這在業內是非常高的比例。同時,我們獲得了一些與國家級科技項目合作的機會。比如我們中標了國家級科研平台鵬城實驗室的整體智慧工地項目,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大的里程碑。未來盛業在數字化科技這一塊的收入會成爲新的增長引擎。新的企業名體現了我們的決心和努力方向。
(鵬城實驗室項目效果圖)
公司介紹:
盛業是一家聚焦產業的供應鏈金融科技平台。作爲一家港股上市公司,盛業已被納入MSCI中國指數、恆生綜合指數及深港通;主要機構股東包括淡馬錫、中國太平、美國泰山及無錫市交通產業集團。集團通過產業科技和數字金融的雙驅動發展,打造供應鏈服務大平台。運用大數據分析打通信息壁壘,平台化鏈接資產端和資金端,從而高效地解決上下游中小微企業的供應鏈融資需求。
嘉賓介紹:
原野主要負責盛業的戰略規劃、戰略投資和資本運作工作。原野擁有豐富的資本市場經驗和管理經驗,曾擔任美國泰山投資控股集團(Olympus Capital Asia)的執行董事,負責中國以及東南亞的股權投資,專注於金融科技、物流、電商、商業服務等領域。在任期間領導投資多個海內外優質項目,並取得優異回報,包括中國銀聯、盛業資本、越南最大的民營物流集團Scommerce, 以及印尼頭部電商Bukalapak等。原野是新加坡註冊會計師,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獲得會計及金融榮譽學位。